第四百九十九章 铁鹞子_我真不是个海盗
剑士小说网 > 我真不是个海盗 > 第四百九十九章 铁鹞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九十九章 铁鹞子

  在河西走廊之上,李元昊带领党项人,建立了国祚近两百年的西夏政权。

  这个人口不足两百万的国度,却先后和北宋、辽国、金国、蒙古交锋,党项人展现的战力之强悍,是值得深思的。

  特别是在李元昊带领下的铁鹞子,先后击溃过以步兵为主的宋军,和骑兵为主的十万辽军铁骑,使辽、宋闻之而胆寒。

  那么英勇善战的党项人,最引以为傲的铁鹞子,能成为敌人噩梦的关键就是其所在的位置。

  祁连山脉很早就是历代中原王朝最重要的养马地。

  河西马个头不大,但骨质浑实,有着极佳的耐力和负重能力。

  宋朝时期失去了河西宝贵的养马地,而西夏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铁鹞子使用的就是以耐力和负重力著称的河西马,这种马非常适合组建重装骑兵,可以承载重甲长途奔袭。

  而速度的缺陷,在黄土高原崎岖的道路下,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弥补。

  辽军的铁骑在这里,也因风沙和黄土干扰,难以快速行进。

  河西走廊就是河西马的天堂,在这里它们的优势得以最大程度保留,是最适用于西夏自然环境的最佳战马。

  重装骑兵除了战马要求苛刻,对于精良的马铠要求也很高,铁鹞子使用的铠甲叫做冷锻甲。

  沈括著作的《梦溪笔谈》有详细研究过西夏冷锻甲。

  这种铠甲呈现青黑色,很薄且轻,只有传统铠甲三分之一的厚度,但坚硬异常,良弩近距离都难以射穿冷锻甲片。

  这要归功于党项人独特的智慧,他们放弃了传统的铸甲方式,创造性的使用冷锻手艺。

  使冷锻铠轻便灵活之余,有极佳的保护效果。

  西夏冷锻甲作为重骑兵护甲,远远领先于同时代的辽、宋两国马铠。

  与两国马铠相比,西夏人用三分之一的铠甲厚度和重量,达到了更佳的保护效果。

  在西夏的地理环境下,铁鹞子两大硬件河西马和冷锻铠,是当时最佳的组合。

  铁鹞子作为重装骑兵,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所以这支强军始终只有三千人。

  冷锻甲作为最昂贵的部件,是以贵族世袭的方式传承的,代代相传。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其一、贵族制甲,减少西夏国库损耗;

  其二、人员的固定,使铁鹞子成员忠诚度得到了保障,且互相之间,配合默契。

  铁鹞子无论器具、战法还是编制,最注重的就是配合。

  整个马队用铁索相连,甚至士兵都要绑在马背上,哪怕有人战死,也不会影响整支队伍。

  三千人分为十队,队长都是英勇善战、沉着冷静之人。

  每逢战事,以队长为首,整队协同进攻,声势浩大而又井然有序。

  好战的党项人作战方式和宋军有很大区别,王牌铁鹞子是全军的前锋,担任着冲阵的角色,号角一响,铁鹞子便集团冲锋。

  冷锻甲轻巧坚硬的特性,使大面积覆盖战马和战士成为可能。

  铁鹞子就像后世的坦克一样,在战场中是绝对的钢铁洪流。

  宋军步兵方阵最引以为傲的弓弩部队,射出的箭雨,对铁鹞子杀伤力极其有限。

  除非射中铠甲缝隙,和口鼻等关键部位,否则就是在做无用功。

  在李元昊建立西夏之后,与宋军展开的第一战——三川口之战。

  就是采用的事先埋伏,铁鹞子突击的战法。

  占据人数优势的宋军,面对突如其来的党项人匆忙结阵。

  但铁鹞子的出现,成为了宋军永远的梦魇,坚硬的精铠、排山倒海的气势和骁勇善战的党项人,很快就击溃了宋军方阵。

  铁鹞子冲阵阻挡弓弩,步兵尾随其后掩杀,就是党项人对付宋朝步兵方阵的惯用手段,并且屡试不爽。

  西夏与北宋之争,北宋连年战败,名将、良马就是最致命的缺陷。

  铁鹞子的赏罚制度非常原始,根据骑士劫掠、斩敌、俘虏数量进行奖励。

  军阶分为十五个等级,上级对下级有绝对统治权。

  在保证指挥有序的同时,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士卒的战斗欲望,和秦国商鞅推行的军功制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铁鹞子的处罚机制十分完善,针对畏战、战败、舍弃同伴、虚报战果、主将战死等情况,有着处死、刑法、监禁、夺官、罚马等惩罚。

  正是这套完善的赏罚制度,使党项人的铁鹞子纪律严明,骁勇善战。

  李元昊面对辽国的十万铁骑来犯时,铁鹞子再次证明了重装骑兵的威力。

  他避实就虚,一路坚壁清野,辽军在黄土高原之上,缺乏水源、粮草。

  人困马乏之际,三千人的铁鹞子对十万辽军铁骑发起了冲锋,更加厚重的河西马和冷锻铠就是它的灵魂,辽军铁骑大乱,铁鹞子所向披靡。

  自此,西夏先后大败宋军和辽军,李元昊的帝位也被两国认可。

  铁鹞子用强悍的战力,为党项人取得了生存的空间。

  铁鹞子作为西夏的荣耀,远超同时期的辽、宋两国骑兵战力。

  只有金国的铁浮屠,可以相提并论,两者代表着辽阔的东亚重装骑兵的巅峰之作。

  他们是轰鸣战场的雷霆,步兵战阵的终结者,一个时代的天赐之物。

  直到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踏出南征的步伐,善于骑射、迂回、包抄的蒙古轻骑兵,演绎了新的战争法则。

  铁鹞子、铁浮屠走向衰败,他们有了难以匹敌的对手,伴随着的是西夏、金国的灭亡。

  不过在这个世界,铁鹞子应该找不到对手,暂时可以一用。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林加德终于决定以铁鹞子为基础打造重骑兵团。

  因为他没有河套马作为载具,这样一来,冷锻甲的特点就至关重要了。

  史书记载:

  凡锻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锻之,比元厚三分减二乃成。其末留箸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欲以验未锻时厚薄,如浚河留土笋也,谓之“瘊子甲”。

  这种技术实际上来源于宋朝青海西宁一带的羌族,他们善于锻造铁甲,造出来的铁甲呈现青色,表面光亮得可以照出人影,人的毛发丝丝可见,战场上可以当做青铜镜使用。

  每片甲之间用带子串起来,甲胄既柔软轻薄又坚韧无比。

  宋朝镇戎军有一件这样的铁甲,用柜子装起来,作为宝物收藏,

  宋朝的重臣,魏国公韩琦经营西北,非常重视武器的制造,在泾原带兵时,曾把这件宝甲拿出来试验,让军士站在五十步的距离,用强弩射它,都无法射进去。

  后来连射数十箭,只有一支箭射了进去,众人上前仔细一瞧,箭头刚好扎在穿绳用的孔眼中,箭杆刮擦到甲片的部分,都翻卷过来,可见铁甲的坚固。

  原理其实很好理解,先用一般的锻甲,开始甲片很厚,不加热而用冷锻锻打,当锻打到只有原来厚度的三分之一的时候就成了。

  为了在锻打的时候观察进度,其末梢留了一筷子头大小的地方不锻,看起来就像是人身上长得瘊子一样,所以又称为瘊子甲。

  瘊子甲其实使用了冷变形的技术,提高金属的硬度和韧性,并且通过留有“瘊子”来衡量加工程度,是一种简洁有效但非常高明的制甲技术,技术要求不高。

  当然,这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另外,冷锻对金属的抗疲劳性要求很高,并非各地的生铁都适合。

  瘊子甲的技术诞生在西北,后来被西夏政权使用,西夏在热锻金属工艺方面有所欠缺,大量推行适应当地的冷锻造甲,因地制宜,提高了西夏军队的战斗力,最终成为宋朝的劲敌。

  技术方面应该不成问题,知道原理,大不了多试几次就能试出来,关键还是铁矿。

  这就要感谢自己的先见之明,打下凤凰城和岩石城,这两座城就出产优质铁矿,想来应该能够满足冷锻甲的制作要求。

  接下来一段时间,整个花都都投入到段甲制作中,随处可见烟囱里冒出滚滚白烟,满城花香都盖不住这烟气,花都的美名恐怕保不住了。

  不过林加德还是会珍惜美好的人,一看花都的环境遭受破坏,干脆将炼铁和段甲的工程放在岩石城,有老斯科特看着,应该不会出问题。

  而凤凰城只要供应铁矿石就好。

  斯科特家族自己的铁匠铺率先做出样品,这些铠甲片大致呈长方形条状,分为长短两种。

  长的均为一端弧型、一端平直,有12个用来穿缀的圆孔;

  短的有9个用来穿缀的圆孔,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两段均为弧型,另外一种为一端为弧型,一端平直。

  通体成鎏金色,不易锈蚀,但造价高,只能小范围供给将领,普通士兵可穿不起。

  之所以做出鎏金色,完全是因为凤凰城在供应铁矿石的同时,还供应了一部分优质铜矿,匠人在试制的时候脑筋一转,便有了鎏金色甲片的诞生,不得不说,比纯铁的青色好看多了。

  林加德立马让人按照自己的体型将铠甲整体做出来,披上一看,顿时有种满身挂着金色肾机的错觉!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ianshi8.com。剑士小说网手机版:https://m.jianshi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