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约瑟夫‘含泪’剥削资本家_红色玛利亚
剑士小说网 > 红色玛利亚 > 625.约瑟夫‘含泪’剥削资本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625.约瑟夫‘含泪’剥削资本家

  《登上月球》这部电影即将上映了。

  由于是第一部电影,电影门票被打了个八折,而且学生还是八折后再半价。

  一开始,苏联人民对于这部电影的热情,还算高涨,但并没有到达一种全民狂热的程度。

  可是,随着玛利亚的第二次宣传标语说出来时,立即引发了全国人民的狂热热潮。

  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对玛利亚所描述的恒星、行星、星云、元素、过去的光锥与现在的光锥都充满了幻想。

  人类,本身就是一种善于思考,善于幻想的种族。

  尽管人类之间经常会因为一些利益而发生冲突,甚至会因为战争而被某些过于偏执的知识分子认为,人类就是残暴的。

  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件事实。

  那就是,人类的本质是生存,在地球内生存,在地球外生存。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人类会为此而谨慎小心,也会为此而激动亢奋。

  太过于执着于脚底下的这片土地,然后互相之间为了那几寸土地或者资源而争得头破血流,实在是格局小了。

  反而是头顶上的那片星空,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广袤无垠。

  所以,每当人类重新抬起头时,他们那颗躁动不安的心,都会在星河内平静下来。

  这一刻,苏联内的年轻人都陷入了一种微妙的状态。

  他们开始对未来产生了期待,对那遥不可及的星辰充满了憧憬。

  即使他们不可能一直活着,不一定能在有生之年内看到人类飞上太空,登上月球。

  但他们依旧期待着那么一天。

  就如同玛利亚所说的标语一样。

  “我们的故事,就是宇宙的故事,我们的孩子,就是恒星的孩子。”

  那是一句撼动人心的话语,完全异于宗教的科学浪漫主义。

  人类再也不是上帝所创造的东西,而是宇宙的儿子,是更为宏大更为神秘且复杂的存在。

  如若少一个元素,人类便不再是人类,甚至都不一定能孕育出有智慧的生命。

  所以,玛利亚的第二次宣传标语,直接打碎了宗教的‘上帝论’。

  试问一个人,你想成为上帝随意拿捏且一旦不开心就放洪水灭杀的宠物人类,亦或是想成为宇宙之子或者恒星之子?

  只要稍微有点学识的人,都会选择后者。

  因为那种宏伟壮丽,其美丽更胜所谓的上帝一筹。

  身为《登上月球》的科学顾问赫尔曼,便在实验基地与专业仪器建造或搬运过来期间,利用空余时间写了一句话。

  这句话,正是为了衬托玛利亚的第二次宣传标语。

  “当宇宙中稀薄的气体和尘埃,因为缘分而聚集在一起,又在引力的作用下开始孕育恒星,便会形成一片壮丽的星云。”

  “壮丽的星云,就如同锈迹斑斑的山脉和峡谷,在星空之下衍生蔓延,年轻炽热的巨型恒星不断向外辐射,沿着山脊刮起了恒星热风。”

  “星云中的热电离子气体和尘埃在风浪中持续升腾。”

  “最终,在达到最高的山脊之下,一颗颗幼年的恒星如钻石般显现。”

  “那就是我们的诞生,是唯物主义者的诞生。”

  唯物主义者的浪漫,科学家们的浪漫,在这一刻显露无疑,甚至还辐射到世界各地。

  一时间,几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苏联那里将会上映一部名叫《登上月球》的电影。

  这部充满了科学与幻想电影,是存在着极其硬核的科学理论。

  为了让这部电影更加出色,玛利亚所邀请的人,并不只有赫尔曼,就连一些从欧美到来的科学家也被她纳入其中。

  而且,身为未来二十一世纪的人,玛利亚对‘登陆月球’是有着更加实质性的体验。

  因此,玛利亚是总编辑的身份,加入到这部电影的制作当中。

  她开始描写剧本,描写月球那壮丽的荒凉。

  同时,也开始描写星空,描写钻石般的星辰海洋。

  她以绝佳的文笔,将俄国人特有的浪漫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

  然而,这里面的浪漫却非沙文主义的浪漫,而是更加远视,更加唯物的浪漫。

  充满了科学特有的浪漫,立即引起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注意。

  有些科学家甚至偷偷摸摸地订好船票,打算瞒着自己的国家,在电影准备上映之际,往苏联而去。

  当然,玛利亚还特意向科学家们发出了邀请。

  如普朗克、爱因斯坦、薛定谔和波恩等等。

  除了科学家之外,玛利亚还向一位演员发出了邀请,他就是卓别林。

  但也有一些没收到邀请,却通过自己的各种手段,买到了《登上月球》的电影票。

  他们是hsue-shentsien,冯·布劳恩、冯·卡门等人,因为这部电影的火箭情节,牢牢吸引住他们的心。

  尽管这部电影还没有正式上映,玛利亚的预算也仅仅是辐射到全国上下,最大也只是到达社会主义阵营。

  却不料,去辐射范围,已经扩大到全球各地。

  借着这个全民热潮,身为第二次五年计划的主导者,约瑟夫立即去干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约瑟夫代表着苏联,对外发出宣言。

  他宣称道。

  “苏联是一个力求走向科学,仰望星空的联邦国家,我们所求的,是人类的解放,科学的发展,星辰的扬帆。”

  第二件事,约瑟夫在正逐渐展开的义务教育中,加大了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投入。

  并且他十分聪明地利用玛利亚的第二次宣传标语,将其录入教科书中,广大吸纳年轻人对自然科学的投入。

  教科书上的投入,让原本就热情高涨的年轻人,更上一层。

  而第三件事,则是对仪器的购买。

  大萧条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百姓们的财富消失,就连他们的国家和企业也同样开始没钱。

  反观苏联这边。

  由于苏联并不在欧美国家的经济体系之内,但又因为有默克尔公司和伏尔加分公司给他们赚外汇,手上确实掌握着不少美元。

  而且苏联的黄金储备并不少,再加上现在的苏联经济政策,是要求将黄金上缴,不得私自私藏黄金。

  因此,现在的苏联不单拿着美元,还有不少黄金。

  借此机会,约瑟夫大量购买美国那边的先进设备。

  这些设备不单只有工业上的精密机器,还有隶属于科研项目的设备机器。为了避免被美国人给忽悠了,约瑟夫还特意组织了一批由科学家组成的顾问,亲自对商品进行评估。

  有价值的买,没价值的不买。

  这些都是外汇,用起来并不心痛。

  毕竟,国际联盟的经济封锁,让苏联很难进口国外的东西,更不用说对外进行贸易输出。

  如果不趁着经济大萧条来使用,恐怕以后就没机会用了。

  但约瑟夫还是发现一个问题,苏联的黄金储备,还是有些不足。

  毕竟,工业设备和科学仪器都是天文数字的东西。

  所以在购买方面,必须做出一定程度上的价格调整。

  首先的第一步调整,便是节流。

  当然,他要节的便是自家的流,而是对方的流。

  身为苏联第一金融家,约瑟夫通过结合了‘物理学’的经济学理论,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砍价。

  他很清楚,这些资本家与苏联进行交易,并不是真心为了苏联。

  像哈默和已经被拉拢的杜兰特而言,这些因大萧条而被迫与苏联交易的资本家,并不是什么好玩意。

  这些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剥削,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既然如此,约瑟夫对待他们自然不会有任何情面。

  他会用剥削的方式,剥削这些资本家。

  于是乎,坐地砍价开始了。

  “你不卖,自然也会有人卖给我,而且那一家的价格更少。”

  “你这玩意我们不稀罕,但秉着人道主义精神,给你们救一救市吧,那就来一个买一送二,你卖不卖嘛!”

  “我也不是什么魔鬼,不会给你们砍太多的,就打个四折吧,对我们而言算是骨折价了。”

  “你卖不卖嘛,跟你说哦,你别故意找茬,我约瑟夫绝非善类。”

  “你说我太粗暴?你们国际联盟不是一直鼓吹着我们苏联人的野蛮流氓吗?所以我蛮夷也。”

  “一口价三折,你不卖自然还有其他家会卖,反正你们的设备商品也只能放在仓库里发霉,不如止损得了。”

  这些资本家心里在滴血,奈何他们的钱在股票市场中已经蒸发了。

  生产过剩导致的商品囤积,更是让他们苦不堪言。

  如果是往常时候,面对约瑟夫这种‘坐地砍价’,而且还是流氓式砍价行为,他们只会嗤之以鼻。

  但现在不同了。

  就像是约瑟夫说的那样。

  他们不卖,也会有其他家会卖,因为谁都想出掉手中的商品。

  再不卖出去,这些机器就会被强行报废,到时候一切都完了。

  既然如此,留给他们的选择只有止损这一条路可以走。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就范,尽可能抢先一步地把囤积商品给出售出去。

  奈何他们还是低估了约瑟夫。

  身为社会主义者的约瑟夫,确实是反对剥削,但他不是不懂得剥削。

  他所要剥削的对象,从来都是资本家,而这一次他将剥削运用到了极致。

  在这场大萧条里面,约瑟夫可谓是将自己的权谋玩到了极致。

  “我知道你们过得苦,我也不忍心美国人民常年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样吧,就由我们苏联来帮助美国解决失业人口吧。”

  “你们那里肯定有不少没有工作,且已经被大萧条强迫性破产的技术员工。”

  “虽说在经济和环境对比下,我国还是略微逊色,但我们还是会尽为这些技术员工带来帮助。”

  “如若有需求,苏联会为你们敞开大门。”

  这番话,瞬间在美国境内掀起了一小规模的移民浪潮。

  有不少美国技术员工,也开始心动了。

  他们可是知道,美国里面有不少科学家也因为响应了苏联的号召,直接发起团购,订下前往苏联的船票。

  毕竟大萧条已经快三年了,他们一点起色都看不到。

  不仅如此,就连不少资本家,也响应了号召,打算在苏联这边建厂。

  这些资本家自然会拖家带口地往苏联而去。

  尽管苏联对资本家的限制很大,并严令要求必须遵守规则,否则会直接接管工厂。

  但是,面对大萧条的美国,他们还是选择了苏联。

  与此同时,约瑟夫还特意向总统胡佛提出了一份外交申请。

  他希望,可以在美国这边引渡一些事业的技术工人,而工人的工资税收,可以交还给美国。

  这是一条互利协议。

  美国可以通过引渡工人的方式,重新赚取美元等税收。

  苏联可以通过技术工人的引入,继续增强国内的工人技术力。

  即使到后来,美国要求这些工人回过,苏联工人也可以通过这段时间,消化这些美国工人所带来的技术知识。

  而且美国员工到来后,也必须在苏联境内消费,自然会带动苏联的内循环经济消费。

  这样的双赢,对双方都有利,只不过美国是小利,苏联是大利。

  最终,在大萧条面前束手无策的胡佛,选择了妥协。

  对于此事,罗斯福是持有反对意见,他坚决反对将工人引渡到苏联,但最终还是拗不过身为总统的胡佛。

  一系列操作之下,约瑟夫硬是把这个大萧条给玩弄在手掌之中。

  可是,这些争取得来的利益,还是不足以弥补科研所带来的经济费用。

  这一刻,约瑟夫可算是清楚,玛利亚根据火箭所规划出来图景,究竟是有多花钱。

  那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

  这里也要钱,那里也要钱,没有一个地方是不需要钱的。

  即使经过筛选,分出了‘重要项目’和‘次要项目’,但是在花钱上面,依旧是见不到头。

  最终,在为钱苦恼的约瑟夫,将目光投放到一个已经被遗忘很久的人物身上。

  他记得一个遗失在西伯利亚的黄金传闻。

  而唯一有线索的人,只有是他。

  前任沙皇,尼古拉二世。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ianshi8.com。剑士小说网手机版:https://m.jianshi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