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德共政委兼参谋长玛利亚,前来增援_红色玛利亚
剑士小说网 > 红色玛利亚 > 652.德共政委兼参谋长玛利亚,前来增援
字体:      护眼 关灯

652.德共政委兼参谋长玛利亚,前来增援

  战争机器开启了。

  自从阿道夫准备向德共出手,他便开始了企业号召,大力发展军工。

  力量

  能够赚钱,企业们自然会卖力工作。

  特别是一切著名的军工企业,如莱茵金属和克虏伯。

  然而,发展军工还是需要钱的。

  现在的德国可谓是一穷二白,《凡尔赛条约》带来的破坏极大,而大萧条所带来的影响也同样如此。

  所以,nazi党压根就没那么多钱去发展军工。

  他现在所能装备到部队里的武器装备,都是德国军火库存里的东西。

  这些本应用在一战的武器装备,此时此刻,用到了现在。

  就在阿道夫苦恼之际,一位名叫沙赫特的德裔美国人从美国那边来了。

  沙赫特本身就是一个金融天才。

  在1923年的时候,沙赫特就是魏玛共和国的国家银行总裁,他的存在,让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得到了减速。

  可是,那时候的魏玛共和国太弱了,丝毫不敢违反《凡尔赛条约》。

  沙赫特倍感愤怒,所以辞了这份国家银行总裁的职务,转而去到了美国。

  于是乎,他在美国这里学到了很多手段。

  特别是从罗斯福那里,他学会了如何利用政府手段去干预经济。

  在阿道夫掌权后,沙赫特满怀着野心,回来了。

  由于现在的德国没有黄金储备,沙赫特只能大量印钞。

  但他的印钞手段很特别,他要求阿道夫发行两百多种货币。

  货币种类太多,流通起来变得拥挤缓慢,使得通货膨胀的反馈被延长了。

  然后他又通过各种手段,让政府控制物价,同时还要求阿道夫去掠夺洗劫犹太财团。

  一说到洗劫犹太财团,阿道夫立马来神了,他迅速行动起来,逼迫他们让出自己的市场份额。

  当然,除去以上步骤,他还有另外一份重要的任务。

  那是他回来之后,被阿道夫赋予的最大且最重要任务。

  那就是军工发展的资本积累。

  军工发展需要钱,但短时间内的发展又无法获取收益,所以在军工上的投入基本是无底洞。

  但沙赫特还是做到了。

  他立即跑到美国那边去,并向罗斯福说出‘德国想要购买美国的军工产品’。

  罗斯福立马就答应了,他正愁着怎么出售自己的军工产品。

  问题是,沙赫特没有立即给钱,而是说需要些时间去筹钱。

  他如何去筹钱?

  直接向华尔街贷款。

  由于沙赫特拥有罗斯福的批准,他的贷款之路十分顺畅,完成了‘拿美国的钱买美国的产品’。

  至于贷款的钱要怎么还,沙赫特表示,以后再说。

  现在的德国有法国撑腰,而且德国即将爆发内战,能够赚一个未来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属于投资。

  所以,华尔街答应了。

  就这样,沙赫特为德国套来了大量先进的军工设备。

  这些军工设备立马被用在了军工企业上面,并开启了属于他们的战争机器。

  伴随着战争机器的轰鸣,党卫军与国防军已经蓄势待发。

  由戈林率领的第一批党卫军,由六个步兵团组成。

  这六个步兵团里面的人数大概在3000左右。

  一个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营,每个步兵营的标准大概在900到700人左右,下辖三个步兵连和一个重武器连。

  阿道夫很重视这次与德共的战争,所以他还特意给每个步兵团配属了一个编制有百来人的炮兵连。

  除了炮兵连之外,还有编制为30人的侦察排、编制为30人的通讯排、编制为70人的工兵排。

  剩余的就是包括运输后勤辎重和团部其他人员的两百多人。

  就是这样,阿道夫整出了六个团的兵力,全都给了戈林去操作。

  反观国防部那边,则派出了三个团的兵力。

  双方人数加起来只有两万多人,而这仅仅是第一批,后续还会不断增兵前去支援

  况且,这九个团的兵力不单装备精良,而且都是精锐,做第一批开启战争,是最合适不过了。

  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德共那边来了一位军事顾问。

  而这位军事顾问,正是刚从捷克斯洛伐克那边离开的玛利亚。

  捷克斯洛伐克会提供武器装备。

  但问题是,德共那边的军事水准足够应付这场德国内战吗?

  毫无疑问,德共内确实有不少军官都是从苏联的军事学院毕业出来。

  但是,这些军官只适合用于战术指挥,可在战略方面,却还是不足。

  如果只是对付一些小国,或许还行。

  可是他们所需要面对的,是德国的国防军。

  德国国防军里面有不少将军都是经历过一战,论战术和战略上的指挥分布,比他们这些新军官要精准很多。

  而且派去苏联学习的军官,仍有不少人还未毕业,无法赶回来。

  于是乎,玛利亚亲自前往波森地区。

  论进攻,玛利亚确实有所不足,但论防守,玛利亚则表示绰绰有余。

  而且德共内部的编制确实有些乱。

  明明他们这里就有不少军官是从苏联军事学院毕业,没想到还是没处理好内部的编制问题。

  为了避免德共的编制混乱,导致在作战指挥问题上,出现严重缺漏,玛利亚直接就找到台尔曼,将自己所看到的问题全都说了一遍。

  台尔曼眉头紧蹙,最终,他只能无奈地将德共这边的问题,一五一十地告知给玛利亚。

  原来德共这边的军官不是不行,而是内部出现了问题。

  一开始,德共的组织性很高,那是因为他们的主要力量还是以自己的五千多名hong军将士为主。

  无论是从柏林撤退,还是直接入住波森地区,开始防御工事部署,德共都做得很出色。

  然而,在其他州也宣布加入进来,与德共组建反nazi联盟时,他们所带来的军队,立即让整个编制产生混乱。

  台尔曼要求的是,统一指挥,不能出现同一阵营,却有不同声音的问题。

  但是,以施威林、莱比锡、德累斯顿、科特布斯等地方,都不愿意将权力交给台尔曼。

  是的,他们都站在台尔曼这一阵营上,组成了一个反nazi联盟。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会完全听从台尔曼的命令,因为对他们而言,他们都是合作者,而非上下级的从属关系。既然是合作者,自然就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进行斗争,而不是听从台尔曼的命令。

  如此一来,各方地区都无法总结出一个稳固且统一的指挥。

  这是一个极其致命的问题,而就当前为止,台尔曼很难处理得了。

  他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缺乏足够威慑这些地方势力的实力和影响力。

  本着‘不干涉他们内部政事’的玛利亚,此时此刻也不得不考虑一下,自己亲手介入。

  如果不立即解决掉这件影响到团结性的问题,必然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到时候,拥有军事优势的nazi德国,将会取得胜利。

  一旦德国统一,法德之间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反苏力量,西欧将会沦为苏联的最大障碍。

  权衡利益后,玛利亚决定介入其中。

  她利用自己巨大的声望,向各地区势力代表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够来到波森省。

  玛利亚是何许人也

  她是苏联的头号人物,目前最重要,且又是主导着整个欧洲战场的灵魂人物。

  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就打出了名堂,而在一战的时候更是让所有人都知道她的实力。

  所以,在玛利亚以自己的名义对他们发出招揽时,事实上就是让他们选择性站队。

  玛利亚的邀请函内容十分直白。

  她说道。

  “不团结的话不要说。”

  “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团结与统一,而不是分裂和各自为战。”

  “苏联愿意给予你们帮助,但苏联并不愿意出现一个分裂的德国。”

  “在此,我代表着苏联,向你们诚心发出邀请,统一一个指挥声音。”

  这番话比较委婉,但也很直白。

  明面上是希望他们能够统一指挥,而不是各自为战。

  但暗地里,玛利亚已经站在了台尔曼这一边。

  如果不听从台尔曼的统一指挥,那么,苏联也不会给予他们支持。

  苏联从一开始,就是为了照顾德共,从而与那时候的魏玛共和国进行合作。

  如果在这个时候,不坚定站在台尔曼所领导的德共这边,那么之前的工作将毫无意义。

  这些地区势力的领导者也很清楚。

  他们之所以反对nazi党,那是因为nazi党所做的一切他们都看在眼里。

  而且,他们那些地区的人民确实对苏联和德共更有好感,单单是里面的亲德共人员就有不少。

  所以在玛利亚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之下,他们还是板着一张脸,来到了波森地区,与台尔曼进行商讨。

  这一次负责给他们做思想指导工作的人,就是玛利亚。

  她亲自为台尔曼做一次政委与参谋长,然后向所有人细说现在的局势。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又要如何贯彻统一指挥,如何革新自己的思想。

  这些地区势力其实也不都是傻子。

  他们不服从台尔曼,只是因为觉得台尔曼太年轻,自己才是更适合成为也苏联对接的人。

  但是在玛利亚的诉说下,他们还是意识到现在的局势,容不得他们各自为战。

  有什么事情,等打完再说,如果还没打完敌人自己内部就内讧了,到时候就会成为千古笑柄。

  这些地区势力的人确实很愿意听玛利亚的话,毕竟他们也愿意倾向苏联这一边。

  至于后续要如何团结并且将他们融入德共这个大家庭,这就需要由台尔曼去做。

  毕竟,他才是德共的领导者,玛利亚只是暂时性做他的政委。

  团结的事情,暂时稳定下来。

  尽管完成这次团结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玛利亚的自身威望达成,但最起码还是成功了。

  然后就是德共内的编制问题。

  玛利亚很快就发现,德共hong军的编制并不合适。

  德共内的军官都是出自苏联军事学院,他们所执行的编制方案,自然也是跟苏联学习的。

  但是,苏联的编制并不一定合适德共这边。

  苏联人多,装备充足,可谓是体量庞大,所以现在苏军编制比较充实。

  但德共这边就不一样了。

  德共的hong军人数不多,士兵作战能力不足,军官经验只停留在学校里。

  如此一来,真打起来,吃亏的恐怕还是他们德共。

  玛利亚将他们的队伍编制成团为主。

  一个团在2500人左右,下辖五个步兵营,每个步兵营下辖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一个迫击炮排。

  除此之外,玛利亚还联想到德国国防军的配置绝对不低,所以在每个步兵团之间,还配属了一个步兵炮连。

  步兵炮连将会装备75毫米捷克产的野战炮,门数在6-8门,每门炮携带60发炮弹,以马匹驮载。

  因为捷克又运送了一批重迫击炮过来,玛利亚心血来潮,又给他们步兵团编制增加多了一个重迫击炮连,每个连携带15门50mm迫击炮。

  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火力需求,毕竟对手是德国国防军还有新生的党卫军。

  考虑到这里的武器都是在使用德国制造,而捷克军工已经开始zb26式轻机枪,还有各类型的捷克造步枪。

  但考虑到捷克制造的武器子弹口径与苏联武器口径有差别,玛利亚给了一个建议。

  “之前援助的苏军武器可以先用着,或者暂时使用,以后的你们,需要过渡到捷克生产的武器口径。”

  全部更换武器,以便于后勤工作更加顺畅方便。

  打仗打的就是一个后勤,如果武器种类各种混乱无序,不断地给后勤添堵,那只会严重拖垮自己的战争步骤。

  而且捷克距离德共近,苏联这里运送武器装备则比较麻烦。

  这一切工作都准备得很快,几乎是与党卫军扩军的时间差不多。

  就在装备替换,并且编制已经完成的时候,国防军与党卫军出现在波森地区。

  距离波森市九十公里外,一个名为缅济热奇的地区,驻扎了大量的国防军与党卫军。

  而率领此军者,正是冯·布伦堡和赫尔曼戈林。

  这场战争,玛利亚只会以参谋的形式参与其中。

  很快,德共以整编而出的十个团,立即前往前线。

  属于德国的内部战争,在这一刻,打响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ianshi8.com。剑士小说网手机版:https://m.jianshi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